日媒称,在区域内市场,中国的巨大初创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东南亚各国和地区的政府和中央银行正在竞相扶持本国的初创企业,相继推出了被称为“监管沙盒”的暂时冻结监管的特殊制度,这一举措意在探寻发展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技术的可能性,使尝试商业化创意变得更加容易。

报道称,新加坡政府考虑到金融领域的成果,将把“监管沙盒”制度扩大至能源领域,印度尼西亚、香港和澳大利亚也引进了同样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亚太地区推进相关制度的姿态突出,但亟需构建兼顾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科技增长的监管环境。一方面,在相关国家实际适用特殊制度的企业数量仍很有限,能在多大程度上培育拥有潜力商业模式的企业仍是未知数。今后,如何创造出更多成功案例,将左右各国新产业培育的成败。

新加坡于2016年6月提出了监管沙盒机制,允许传统金融机构和初创企业在既定的"安全区域"内试验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同时,监管部门依托"试验结果"修改和提出新的监管制度。

新加坡的监管沙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标准:要求企业具备实施和推广FinTech解决方案的能力,具有切实的技术创新性且能够解决当前重大问题或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益处,实时向金融管理局(MAS)汇报测试进程和测试结果,具有可接受的退出和过渡策略来终止创新业务。

对于类似旧技术、尚未测试的技术、可另外试验而没必要进入监管沙盒、没有推广意图的四类项目,无法进入监管沙盒中。

申请流程:企业向MAS提交申请及技术说明等文件,经过审核后,MAS将在21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对适合的项目进行评估和测试,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是否进入监管沙盒。

退出机制:监管沙盒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达到规定好的测试时间,MAS所规定的任何法律和监管规则将同步到期,企业将退出沙盒。如果企业因为特定原因需要延期的,可以在监管期结束前向MAS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

另外,如果企业在监管沙盒期间的测试结果非常满意,企业在退出沙盒后将继续享有更大范围内部署相关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权力。